n139968

标签: 造船

常石造船交付环保型散货船“OCEANARIEL”轮

常石造船交付环保型散货船“OCEANARIEL”轮

常石造船日前向韩国船东韩新海运(HMM)交付1艘环保型散货船“OCEANARIEL”轮。图源/常石造船 这艘42200载重吨散货船基于常石造船的TESS42型设计建造,该型船虽保持与TESS38型相同的180米总船长,却拥有更大的载重量和经过优化...
全国首单修造船厂内甲醇燃料船对船加注在沪成功实施

全国首单修造船厂内甲醇燃料船对船加注在沪成功实施

此次加注作业开创国内外多项第一,是我国首次在修造船厂开展的甲醇燃料“船-船”加注服务,也是长江干线首单甲醇燃料船船加注业务,受注船“中远海运天秤座”轮是全球首例大型集装箱船甲醇双燃料主、副机同步改造实施项目,对...
看过大阅兵,北约一把手当着全球对华喊出一句话,整个西方目瞪口呆。当地时间9

看过大阅兵,北约一把手当着全球对华喊出一句话,整个西方目瞪口呆。当地时间9

看过大阅兵,北约一把手当着全球对华喊出一句话,整个西方目瞪口呆。当地时间9月4日,在布拉格举行的英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主办的防务峰会上,吕特当着全球的面,说出了让西方目瞪口呆的一句话。他表示:“谈到造船业,以及我们的海军,尤其是美国海军,我真的很担心。”吕特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他随后提到,如今中国现役舰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而美国的造船速度根本无法追上中国当前步伐。近年来,中国在造船领域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从民用船舶到军用舰艇,中国造船业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在民用方面,中国建造的大型邮轮、液化天然气船等高端船舶不断下水,打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垄断,在全球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些船舶不仅代表着中国造船技术的提升,更体现了中国在高端制造业的崛起。在军用领域,中国海军舰艇的“下饺子”式列装更是让世界瞩目。航母、驱逐舰、护卫舰等各类先进舰艇接连入列,大大提升了中国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和战略威慑力。这些舰艇不仅性能先进,而且建造速度惊人,充分展示了中国造船业的强大实力和高效组织能力。反观美国,尽管其海军实力长期位居世界前列,但在造船领域却面临着诸多问题。造船厂老化、技术工人短缺、成本高昂等问题,导致美国海军舰艇的建造和更新速度放缓。一些舰艇甚至因为维修保养不及时而出现“趴窝”现象,这无疑影响了美国海军的整体战斗力。北约作为一个军事联盟,其在全球的军事布局和战略考量一直备受关注。而此次吕特的表态,也被西方媒体认为是北约官方迄今为止发出的“程度最严厉的警告”。这一警告,不仅是对美国海军现状的担忧,更是对整个西方军事力量在海上优势的一种反思。吕特的这番话,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在军事领域的崛起,已经让西方世界不得不重新审视和思考。中国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而我们也将继续沿着自己的道路,稳步前进,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力量。
新领导到位,上海外高桥造船“换帅”

新领导到位,上海外高桥造船“换帅”

外高桥造船原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刚已升任外高桥造船党委书记、董事长。根据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官微内容,8月25日,外高桥造船组织召开“雷霆行动”再动员、再部署专题会议,彼时陈刚仍是外高桥造船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的...
“中国造船业要完了?”因为特朗普的命令,现在很多买家都将订单下到了日本,有人说以

“中国造船业要完了?”因为特朗普的命令,现在很多买家都将订单下到了日本,有人说以

“中国造船业要完了?”因为特朗普的命令,现在很多买家都将订单下到了日本,有人说以后我们的造船业会进入寒冬时期,但是我觉得,这只是暂时的,如果美国坚持,最终只会两败俱伤。美国新一届政府上台后,唐纳德·特朗普在2025年4月9日签署一项行政命令,名为“恢复美国海上主导地位”,针对中国船舶制造和物流领域。这项命令要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推动对进入美国港口的中国建造船舶征收额外费用,最高可达150万美元每次停靠。命令的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推动美国本土造船业复兴。早在2025年3月,美国就开始酝酿这项政策,特朗普在国会演讲中强调要全面改革美国海上部门,以对抗中国在全球船舶市场的份额。中国目前占全球造船市场的50%以上,而美国不到1%,这种差距让美国政府感到威胁。这项政策源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2025年4月17日公布的301调查结果,该调查指责中国通过不合理做法主导船舶、物流和造船行业。报告显示,中国船舶产能巨大,年建造船舶超过1000艘,而美国仅为不到10艘。政策实施后,一些美国进口商和航运公司开始评估风险,部分订单确实有转向迹象。例如,某些欧洲和美国船东考虑将新船建造合同从中国转移到日本或韩国,以避免额外港口费用。日本作为传统造船强国,产能虽有限,但年建造能力约占全球15%,成为潜在接盘者。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接订单有所放缓,而日本船企如今治造船的咨询量增加。买家转向日本的举动,让一些人担心中国造船业会进入低谷。特朗普的命令规定,如果船队中中国建造船舶超过25%,每次进港都要缴高额费用,这直接推高物流成本。美国阿拉斯加渔业协会等团体已向国会商务委员会提交抗议,指出使用非中国船舶会让每吨运费增加11美元,导致出口利润缩水。韩国大宇造船工人2025年7月罢工,要求加薪30%,而中国船厂工人成本仅为其三分之一,这种差距让转向并不容易。日本三菱重工长崎船厂最近接单的液化天然气船报价达2.3亿美元,比中国同类高40%,交付期多8个月。尽管如此,地中海航运公司2025年5月将6艘订单从日本转回中国扬子江船业,因为中国只需30%预付款,日本要求60%。中国造船业优势明显,产业链完整,四十年积累不是一纸命令能动摇的。江南造船厂2025年下水的24000TEU双燃料集装箱船,燃料舱技术精度控制在0.5毫米内,连韩国企业都付费引进。沪东中华的MARKIII型液化气船工艺领先,日本船厂殷瓦钢焊接还需外包韩国技师。中国每年新增2.4万船舶焊工,32所职业学院输出4.7万技术人才,这种人才储备全球难匹敌。2023年中国交付4230万载重吨船舶,日本全行业年产能不到900万载重吨,订单已排到2027年。新政策下,美国内部撕裂加剧,爱荷华州大豆出口商联名抗议,日本船运费每吨贵11美元,影响摇摆州选民。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种施压往往适得其反。2014年美国试图通过贸易框架限制中国造船,结果中国液化天然气船市场份额从7%升到35%。现在,虽然短期订单转移影响几艘邮轮,但散货船和集装箱船等核心业务,因成本和技术优势,会逐步回归。英国劳氏船级社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新订单中37%为名义日本转包。特朗普政策虽强硬,但美国船东清楚,多付费用最终转嫁沃尔玛货架,消费者买单。美国坚持下去,只会两败俱伤。中国造船业有弹性,空置船坞随时重启,而美国振兴本土产业需多年投入。内部压力如出口商抗议会冲破政策壁垒,订单暗流回涌已现,技术护城河确保竞争力。
不会再有中日韩协定了,因为韩国日本和中国是逆差,意味着它们从中国赚不钱,日韩也就

不会再有中日韩协定了,因为韩国日本和中国是逆差,意味着它们从中国赚不钱,日韩也就

不会再有中日韩协定了,因为韩国日本和中国是逆差,意味着它们从中国赚不钱,日韩也就没有意愿和中国签协定,中日韩对等开放市场。​​在我国刚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存在很大的互补性,那时候的日本毫无疑问是工业强国,而韩国发展蒸蒸日上,在芯片、造船、电子等领域占据行业头筹。然而,时过境迁,三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如今的经济体量和综合实力已经大大提高,已经不仅仅依靠廉价劳动力和低端制造来驱动经济。中国在科技、电子、通信、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迅速崛起,尤其是在制造业和消费市场的规模上,逐渐改变了过去中日韩之间的贸易格局。更重要的是,中国市场的庞大,使得日韩两国的很多产业开始更多依赖中国市场。这不仅让它们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赚不到足够的钱,也使得它们在中日韩的经济合作中逐渐处于一个不对等的地位。中日韩之间的经济协定本质上是为了促进贸易和产业互补,但如今,日韩的需求和中国的生产能力之间的差距,导致双方互补性逐渐消失。就拿芯片行业来说,韩国和日本曾经在高端芯片的制造方面占有优势,而中国的技术追赶让两国的优势地位日益受到挑战。韩国的造船业曾一度是世界领先,但中国的造船产量也逐渐赶超,甚至超越了韩国。如今,日韩的产品要想在中国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就不得不在价格、技术和质量上与中国展开更为激烈的竞争。而中国则通过自主研发和产业升级,逐渐占据了不少原本属于日韩的市场份额。而从政治角度来看,三国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中日韩三国的经济联系并不像以前那样简单,很多政治问题让这些国家在经济合作上也变得更加谨慎。韩国和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矛盾,以及在区域安全方面的分歧,都让三国在经济合作上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即便是想要达成贸易协定,彼此之间的疑虑和分歧也让这种协定变得更加难以实现。过去的互补性,在如今的全球化竞争中显得越来越薄弱,各国已经不再单纯依赖对方来弥补自身的短板,而是更加倾向于通过自身的创新和发展来摆脱这种依赖。对于中国来说,和日韩的合作空间逐渐收缩并非完全坏事。中国可以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扩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不再单纯依赖日韩这两个相对小的市场。随着全球产业链的变化,其他国家的市场和资源逐渐变得更加重要。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未来甚至可以在某些领域做到自给自足,不再依赖日韩的技术和资源。这不仅仅是对中日韩协定的“告别”,也是对中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崭新定位的一个信号。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全球化时代的变迁。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全球产业格局的变化,传统的经济模式和合作关系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互补性逐渐降低,取而代之的是更复杂的多边竞争和合作。中国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中日韩的贸易模式,也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塑造了国家间的经济博弈规则。不过,这种转变也并非一蹴而就。中日韩之间的经济联系依然存在,只是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互补,而是在更加复杂和多元的经济环境中重新构建。各方的利益和需求都在不断变化,未来的中日韩协定是否能够达成,依赖的不仅是经济因素,更是政治、技术和国际形势等多方面的博弈。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中日韩经济合作中日韩自贸协议

转向造船!美国取消6.79亿美元海上风电项目资金

据交通部介绍,被取消的资金将转向美国造船业、港口升级及其他核心基础设施建设。此次撤销的拨款中,受影响最大的是位于加州北部的洪堡湾海上风电项目,涉及金额高达4.27亿美元。洪堡湾项目原计划建设一座海上风机总装码头,...
我不是泗阳县人,可泗阳县有我值得挂念的人。一个是在上海江南造船厂认识的盛延彬,

我不是泗阳县人,可泗阳县有我值得挂念的人。一个是在上海江南造船厂认识的盛延彬,

一个是在上海江南造船厂认识的盛延彬,他是江南造船厂外包队涂装车间负责人。认识他是因为他家和我家亲戚家同租在浦东周家渡黄淄路一家房子,为人处事很厚道。通过亲戚介绍,他把我带到江南造船厂涂装车间,那么多年了还忘记他...
海试中的055型109“东莞”舰,还有一艘正在造船厂里栖装的,没准儿就是110

海试中的055型109“东莞”舰,还有一艘正在造船厂里栖装的,没准儿就是110

海试中的055型109“东莞”舰,还有一艘正在造船厂里栖装的,没准儿就是110“安庆”舰,109、110舰都将服役于东海舰队。今年,东海舰队终于有了排水量万吨级别的驱逐舰。第二批次的055型驱逐舰一共6艘,舷号109~114。有一说一...
特朗普25日在会见李在明时,慨叹美国造船业一落千丈,并表示美国准备将一些船舶订单

特朗普25日在会见李在明时,慨叹美国造船业一落千丈,并表示美国准备将一些船舶订单

特朗普25日在会见李在明时,慨叹美国造船业一落千丈,并表示美国准备将一些船舶订单交给韩国。特朗普忆往昔美国制造业何等辉煌:你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们每天造一艘船,今天我们不再造船了,这太荒谬了!确实,二战期间,单航空母舰美国就建造了155艘,可见美国当年造船能力多么豪横,工业制造能力多么强大!当年的美国绝对是制造业大国,从针头线脑到飞机轮船,无所不能,真真全产业链,世界工厂当之无愧。二战后,随着制造业逐步外迁,美国就有些空心化了,这也是特朗普关税战的一个背景与来由,特朗普要利用关税政策重振美国制造业。但有些辉煌是无法继续的,譬如造船业,美国只能将船舶订单交给盟友韩国或日本。但不要以为美国造船业归零了,它的技术与水平还在(且高高的),只是规模没有了,造船厂的主要精力大概都用来造战舰了(这个不能外包)。